在备考FRM考试的过程中,难免有时候会陷入一些备考误区之中,这些误区有时候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备考效率和效果,所以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下FRM考试备考过程中常见的误区及避坑指南。
一、备考策略篇:方向错了,努力白费
(一)盲目刷题,忽视知识框架搭建
坑点:FRM考试知识点广且关联性强,尤其是二级考试。如果直接刷题而忽略知识体系的梳理,容易陷入“题目一变就不会”的困境。
避坑指南:
一级考试建议按“风险管理基础→定量分析→金融市场→估值模型”的顺序搭建框架。
二级考试需重点梳理各风险类型(市场、信用、操作、流动性风险)的联动逻辑。
(二)低估Current Issues(时事热点)的杀伤力
坑点:二级Current Issues占比10%,但内容分散且更新频繁。考生如果临时抱佛脚,很容易在这部分丢分。
避坑指南:
考前3个月开始关注GARP官网发布的年度报告。
结合《Financial Times》《The Economist》等权威财经媒体分析热点事件的底层风险逻辑。
(三)公式死记硬背,忽视应用场景
坑点:FRM一级考试计算题占比高达50%,但近年题目常通过“变形题干”考察公式理解。
避坑指南:
不要只背公式,而是要理解公式的应用场景和推导逻辑。
例如,理解正态分布假设的局限性,掌握极值理论(EVT)在厚尾分布中的应用条件。
二、知识点篇:你以为的重点,可能根本不考
(一)一级过度纠结“复杂数学推导”
坑点:一级定量分析部分常出现贝叶斯公式、Copula函数等,但考试仅考察基础应用,而非数学证明。
避坑建议:
放弃“推导强迫症”,直接记忆公式使用场景。
重点练习FRM真题中的高频计算题型,如期权希腊值计算、信用风险PD/LGD建模。
(二)二级忽略“风险文化”“治理框架”等定性考点
坑点:二级操作风险、流动性风险中,约30%题目涉及管理流程、监管框架。考生如果轻视定性内容,容易在这部分丢分。
避坑技巧:
整理关键词对比表,如对比VaR、ES、TVaR的风险度量特性。
用“场景联想”记忆监管要求,如想象自己作为CRO制定风险偏好声明。
三、FRM考试技巧篇:细节决定成败
(一)低估“时间管理”的重要性
真实案例:2023年5月一级考生反馈,因在20题计算题上耗时过多,最后30题被迫蒙猜。
时间分配建议:
一级考试:前2小时完成60题,后1小时检查(平均1.8分钟/题)。
二级考试:案例题先读问题再定位材料,避免陷入细节。
(二)过度依赖“题库答案”,忽视题干陷阱
典型陷阱:
题干中“most likely”“least accurate”等限定词被忽略。
单位换算错误,如将bps误读为百分比。
应对策略:刷题时用红笔圈出题干关键词,培养条件反射式敏感度。
四、心理误区篇:心态崩了,知识再好也白搭
(一)迷信“通过率”,陷入幸存者偏差
数据真相:GARP官方不公布通过率,网传“一级45%、二级60%”仅为估算值。实际通过率受考生背景、题目难度波动影响。
避坑建议:与其焦虑通过率数据,不如专注错题复盘。
(二)考前盲目“弃科保分”
血的教训:有考生因放弃“投资风险管理”等“冷门”科目,结果该科目当年占比飙升。
黄金法则:按协会考纲全面覆盖,弱势科目至少掌握基础题。
五、资源选择篇:资料选错,越学越偏
(一)过度依赖“精简笔记”,忽略原版材料
坑点解析:
第三方资料可能遗漏考纲细节。
原版书例题和GARP Practice Exam是出题风向标。
资源优先级:
必看:GARP提供的Study Guide、Practice Exam。
辅助:知名机构核心讲义(如BT、Kaplan) + 近年真题(注意时效性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