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M二级作为整个FRM考试的最后一个等级,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留意容易失分的点,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下在FRM二级考试中的失分点,下面来和小编先来了解一下吧!
一、知识应用:“懂理论但不会落地”
FRM 二级高度聚焦 “风险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”,很多考生因仅掌握理论公式,无法结合案例分析而失分。
市场风险(Market Risk):对风险价值(VaR)的拓展应用(如压力测试、回测的具体实施步骤)理解不深,无法根据案例中的资产组合特性(如包含衍生品、跨境资产)选择合适的 VaR 计算方法。
信用风险(Credit Risk):信用估值调整(CVA)的计算逻辑与实际业务场景(如场外衍生品交易对手风险)脱节,对信用风险转移(如担保、抵押品)的效果分析不到位。
操作风险(Operational Risk):对操作风险的损失分布法(LDA)、关键风险指标(KRI)的实际运用不熟练,无法从案例中的业务流程(如银行柜台操作、资管产品清算)识别潜在操作风险点。
二、风险整合:“单一风险懂,综合分析弱”
FRM 二级强调 “全机构风险视角”,需整合多类风险交叉影响,这是高频失分场景。
风险间关联性分析不足:无法识别不同风险的传导逻辑,例如案例中 “市场利率波动” 如何引发 “信用风险(企业偿债能力下降)” 和 “流动性风险(资产变现困难)” 的连锁反应,仅单独分析某一类风险。
企业风险管理(ERM)落地难:对 ERM 框架(如风险偏好设定、风险文化建设)的理解停留在概念层面,无法结合案例中的企业战略(如跨国扩张、业务转型)设计对应的风险管控方案。
另类投资与流动性风险结合差:涉及私募股权、对冲基金等另类资产时,无法准确评估其 “流动性风险” 与 “市场风险” 的叠加影响,例如另类资产估值滞后对风险计量的干扰。
三、答题策略:“时间把控差,细节易疏忽”
FRM 二级题量多(80 题)、题干长(多为案例题),答题节奏和细节处理不当易导致失分。
题干信息提取效率低:案例中包含大量金融数据(如资产负债表片段、风险指标数值)和业务描述,考生无法快速定位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(如 “风险限额是否超标” 需找对应指标阈值),浪费时间。
计算类题目失误率高:一方面因公式记忆不准确(如 CVA、经济资本 EC 的复杂公式),另一方面忽略题干中的 “限定条件”(如 “年化收益率” vs “季度收益率”、“税前风险成本” vs “税后风险成本”),导致计算结果错误。
时间分配失衡:在某一道复杂计算或难理解的案例题上过度耗时,导致后面简单题(如风险管理工具选择、监管政策判断)没时间作答,或为赶进度潦草勾选答案。
四、监管与实务:“对行业规则和最新动态不熟悉”
FRM 二级紧密结合全球金融监管政策和行业实务,缺乏相关认知易失分。
监管规则细节模煳:对巴塞尔协议 III(如杠杆率、流动性覆盖率 LCR 的具体要求)、各国监管新规(如美国 Volcker 规则、欧盟 MiFID II)的应用场景判断不准,无法从案例中识别企业的合规风险。
新兴风险认知不足:对气候风险、数据安全风险等新兴领域的风险计量方法(如气候风险情景分析、网络风险损失模型)不了解,面对相关案例时无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