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FRM考试越来越近了,希望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考试,在考试之前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在FRM一级考试中容易失分的点,大家可以了解一下,提前预防。
FRM 一级容易失分的点主要集中在公式应用失误、计算效率低下、风险概念理解偏差三大类,本质是对 “高计算量 + 高细节要求” 的考试特点适配不足,而非知识点本身难度过高。
1. 公式类:记混、用错,直接丢分
FRM 一级计算题占比超 60%,公式是核心工具,但考生常因 “记不牢、用不对” 失分。
公式记忆混乱:相似公式易混淆,例如把 “VaR 的参数法公式” 与 “预期损失(EL)公式” 记混,或分不清 “久期(Duration)” 与 “修正久期(Modified Duration)” 的适用场景,导致代入数据后结果完全错误。
忽略公式前提条件:部分公式有明确适用前提,例如 “历史模拟法 VaR” 需基于 “市场数据服从过去分布” 的假设,若忽略前提直接套用,遇到考查 “前提局限性” 的题目会判断失误。
单位与参数遗漏:计算时漏看单位(如债券久期的 “年数” 单位、波动率的 “日度 / 年度” 转换),或遗漏关键参数(如计算期权价格时忽略 “无风险利率”),导致结果偏差。
2. 计算类:耗时久、错漏多,效率拉胯
FRM 一级考试 4 小时 100 题,平均每题 2.4 分钟,计算效率低或失误会直接导致 “会做的题没时间做”。
计算器操作不熟练:未掌握指定计算器(如 TI BA II Plus)的快捷功能,例如不会用 “TVM 模式” 快速计算债券价格,仍手动分步推导,既浪费时间又易算错。
数据提取失误:题目常给出大量冗余信息(如无关的市场数据、多余的风险指标),考生若不能快速定位关键数据(如计算 VaR 所需的 “头寸规模、波动率、置信水平”),会因用错数据丢分。
计算步骤繁琐出错:多步骤计算(如 “债券凸性 + 久期结合计算价格变动”)中,前一步结果出错会导致后续全错,且复查时难以及时发现,例如第一步久期算错,后续价格变动率计算必然偏差。
3. 概念类:理解浅、细节漏,踩中陷阱
FRM 一级对风险概念的细节考查极细,考生常因 “理解不深、忽略细节” 掉入出题陷阱。
风险定义与分类混淆:例如分不清 “市场风险” 与 “操作风险” 的具体范畴,或误解 “信用风险中的违约概率(PD)” 与 “违约损失率(LGD)” 的区别,导致选择题选错选项。
监管规则细节遗漏:忽略巴塞尔协议、风险监管指标的具体要求,例如忘记 “巴塞尔 III 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”,或混淆 “流动性覆盖率(LCR)” 与 “净稳定资金比率(NSFR)” 的适用场景。
术语翻译与表述偏差:部分英文术语的中文表述易产生歧义,例如 “Expected Shortfall(ES)” 易与 “Expected Loss(EL)” 混淆,若对术语的本质定义理解不深,会直接影响题目判断。